8月8日是我國第十三個“全民健身日”,為預防溺水事件的發生,進一步提高未成年人安全意識,以“攜手地派 安全暢泳”為主題的公益水上安全赴救技術培訓活動在龍門地派溫泉心悅谷舉行。
同學們在學習防溺水知識。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黃宇翔 盧泓宇 通訊員李星凱 攝
本次活動邀請國家級資深游泳教練、水上救生專家顧磊現場教授孩子們溺水自救、互救等相關技能知識,幫助參加活動的孩子們學習游泳技能、提升素質,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據了解,龍門河湖水塘密布,暑期也是溺水事件的高發期,當地各中小學校把防溺水宣傳教育作為暑期重點工作 ,多方聯動、多措并舉,努力降低溺水事故發生率。
龍門舉辦暑期公益救生培訓活動。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黃宇翔 盧泓宇 通訊員李星凱 攝
活動中,顧磊親身示范,結合豐富的專業經驗,講授溺水后如何自救和互救展開。孩子們通過下水實操,了解自救技巧,提升互救能力,為孩子筑起一道暑期防溺水的平安墻。
他表示,發生溺水的大多是會游泳的人,除非是經過專業訓練的救生員,不要盲目下水救人。
關于如何對溺水者進行正確施救,顧磊表示,要盡量就近取材,比如樹枝、竹竿、垃圾桶、廢棄漂浮 物等。對于較遠距離的溺水者,施救者要盡量利用身邊的物件,比如繩索、籃球、垃圾桶,礦泉水瓶、 泡沫、浮標等,拋到溺水者身邊。其中繩索是最佳拋救物,施救者拋繩和收繩時要在手中有序繞圈,防 止打結。施救者還可用塑料袋或衣服將多個礦泉水瓶、泡沫等漂浮物包住,拋到溺水者身邊。
水上安全教育“四不”
不在無成年人帶領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同學結伴游泳;不到無安全保障的水域游 泳;不在上下學路上下河、池塘戲水玩耍。
文圖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黃宇翔 盧泓宇 通訊員李星凱
一審:葉莉子 二審:李柏平 三審:吳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