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城南昆山大健康文旅綜合體項目簽約,威士忌產業園項目選址龍潭鎮,朗源數據中心、朗源騰云服務器生產基地項目順利落戶,華能天然氣發電項目簽約,龍門縣萬畝蘭花產業園項目動工,中楷教育康養文旅綜合體項目簽約落戶,阿里巴巴云計算中心、潤澤(龍門)國際信息港項目簽約……近年來,一大批重大項目紛紛落戶龍門,南昆山下、西林河畔成為企業爭相搶灘的熱土。
為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當前,兼具深圳都市圈、廣州都市圈“兩圈”之勢之利的龍門,不僅主動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在體制機制上大膽探索創新,更敢于勇闖改革深水區,推動創新引領,展現“魚躍龍門”新前景。在發展新形勢下,生命康養產業蓬勃發展,助力龍門躍升康養福地。
近5年來,龍門市民親身感受到龍門產業發展、項目集聚落戶帶來的顯著變化。這座歷史悠久又朝氣蓬勃的城市,正通過不斷對標先進、奮起直追,跑出了一次次加速度,奏響高質量發展新樂章。
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廣東君悅營養醫學有限公司實驗室內,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實驗。
工業園建設和工業發展打了一場翻身仗
優化提升園區綜合交通網絡,統籌規劃水網、電網建設,系統布局基礎設施,共投入11.18億元完成省道244線(黃沙路至縣城塘廈橋園區段)入城大道升級改造工程項目、園區大道、平陵集聚片區基礎設施項目、戴屋及青溪片區首期場地平整工程、標準化廠房(雙創大廈)、南片區首期場地平整工程等61宗基礎設施項目……以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是近5年來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以下簡稱“工業園”)肉眼可見的變化。
提到近幾年工業園的變化,在園區企業工作了3年多的劉華麗忍不住感慨:“園區的發展真的很快。我們企業剛入駐園區的時候,園區幾乎沒有商鋪。幾年下來,園區的生活服務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環境也越來越好了。”和劉華麗有著相同看法的人還有很多,其中不乏2015年左右就入職的一批老職工,他們對園區近幾年的變化更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工業園在2015年度考評中不合格,面臨被摘牌的危機。正是這場危機,讓龍門痛定思痛,舉全縣之力推動園區擴能增效。一邊推動園區建設提速,一邊用好用足省的各項政策,加大赴深、莞、穗等地招商引資力度,同時創新實施企業代辦服務,試行廠房先租后買等舉措,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從那時起,龍門縣躍馬揚鞭,全方位保障項目建設跑出發展加速度,一大批重大項目相繼落戶。
在龍門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園區管委會等的共同努力下,工業園的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2016、2017年度,工業園在全省15個示范產業園考核、績效評價工作中,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等次;環境保護水平連續兩年獲得優秀等次且全省排名第一,列入國家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17年,工業園成功獲批新增產業發展區域3.24平方公里,建設用地從2009年的7.33平方公里擴大到10.57平方公里,更獲評“廣東省五星級服務園區”“廣東省循環改造試點園區”。龍門的工業園建設、工業發展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但工業園發展卻逆勢而上,建設啟動提質增效行動——在工業園基礎上擴建成千億級園區,規劃建設面積由原來的10.57平方公里擴大至28.6平方公里,并且是惠州打造“3+7”千億級產業園版圖中唯一的大健康產業園區。
龍門大健康產業園距廣州、深圳130公里,距東莞100公里,國道355線和國道220線從園區經過,接駁廣河高速和武深高速兩大高速公路,分別接通廣州、東莞和深圳等珠三角城市,是距港-深-莞發展軸最近的園區,具有承接“雙圈”產業輻射的區位優勢。這是龍門全域唯一的工業園區,隨著園區建設進入快車道,它逐步成為支撐龍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甚至成為惠州產業發展的一極。
區位優勢凸顯吸引優質資源進駐
走進工業園內的廣東利人酒業有限公司,酒香撲鼻而來。全自動化灌裝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忙著為產品貼標、包裝,一箱箱養生酒將從這里運往全省各地。該公司董事長許小尖介紹,目前,該產品是國內少有敢打“養生酒”品牌的健康飲品,正在廣東市場鋪開,預計年產值3億元,“龍門的空氣質量和水質都很好,在此生產養生飲料再適合不過。”
同樣位于工業園的廣東君悅營養醫學有限公司,在全國3家較大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企業中,項目的研發規模最大。該公司是2016年從廣州來到龍門的企業,主要生產的是特殊醫療用途配方食品。該公司運營中心總經理蔣曉威介紹,公司預計今年營業額達3000萬元,計劃5年內上市。企業已啟動融資,從市場反應看,這個“新藍海”備受資本青睞。
據初步統計,工業園目前已有18宗健康產業項目落戶,主要生產心腦血管治療藥品、特醫食品、醫療器械、保健養生酒等產品。近年來,龍門將中醫藥、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與現有的生態旅游、康養等生命健康產業形成聯動發展,并以工業園為重點,發展以生物醫藥為重點的健康制造業。隨著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選擇在龍門投資的企業也在逐年增加。這些企業不僅看中了龍門的工業基礎,更看中了龍門明顯的區位資源優勢、潛在的市場空間、良好的投資環境、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風光等多方面因素。
位于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黃金交匯點的龍門縣,坐擁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紅利,兼具“雙區”“兩圈”之勢之利,資源稟賦良好、區位優勢獨特、發展空間廣闊,是理想的投資熱土和創業福地。在去年10月28日舉行的龍門縣項目集中動竣工現場會上,共有31宗項目順利開工、17宗項目順利竣工,總投資131.38億元,涉及工業、旅游、交通、環保、醫療衛生等領域。這些項目的建成投產將為龍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交通興,百業興。一直以來,龍門縣把交通建設放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來抓,通過推進交通建設大會戰,實施重點項目建設,全縣道路交通建設實現跨越發展,基本形成了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縣城交通骨架日益豐滿。
“十三五”時期特別是龍門縣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是龍門縣交通建設發展政府投入力度最大、建設項目最多、成效最明顯的5年。5年來,龍門縣全面實施“交通公路建設大會戰”,構建“大交通”戰略布局,力補境內交通短板,積極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截至目前,龍門縣建成國網高速公路62.6公里,其中大廣高速9.1公里、武深高速53.5公里;省網高速公路達77.8公里,其中廣河高速50.8公里、惠清高速19.8公里、翁新高速7.2公里;全縣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40.4公里,高速公路密度為61公里/百平方公里。
一批批交通項目的落地,一條條路網的建成通車,切實改善了群眾交通出行條件,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可以預見,作為廣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交匯點,龍門縣將成為粵中地區的交通樞紐之一,吸引更多優質資源。
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
優化營商環境高標準建設大健康產業園
隨著交通環境大幅改善、區位優勢逐步凸顯,龍門縣把招商選資作為加快發展、強縣富民的突破口,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注重優化營商環境,加大項目招引力度,不斷提高項目建設質量與水平,一大批項目相繼落戶。
作為龍門縣唯一的工業園,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是該縣工業發展的主戰場。“栽好梧桐引鳳來”。近年來,工業園緊緊圍繞“建設產城人融合發展的綠色化生態工業園”目標和定位,全力以赴優化營商環境,把推動項目建設作為首要工作,通過園區各項目“首席服務官”開展督導服務,堅持一線工作法,落實“掛圖作戰”“代辦制”等機制,不斷優化投資營商環境,吸引企業前來投資。
惠州市深同躍實業有限公司是2020年在工業園竣工的企業之一。該公司項目總投資5億元,主要經營化妝品、化妝工具及輔件包材的研發、生產、銷售及進出口貿易。“自落戶龍門以來,縣委、縣政府及園區管委會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一站式服務讓我們在辦事過程中節省了很多時間,讓企業在建設過程中無后顧之憂。”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在龍門投資,是企業作出的最正確的商業選擇。”
為加快項目落戶、動工、竣工、投產,工業園采取預審制、容缺制、信任承諾制等系列措施創新項目審批機制,壓縮審批時間,全力推動審批提速增效,并制定了《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工業投資項目土地掛牌及建設審批制度改革方案》,實行倒逼和限時機制,積極推進園區重點項目建設工作。堅持一線工作法,實行代辦制、馬上辦、現場辦、限時辦制度,提升服務水平。
優化營商環境,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力,不僅需要政策措施的引導,還需要有創新引領。
近5年來,龍門全縣上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更好培育發展科技創新主體,該縣主動吸納粵港澳優質創新資源,鼓勵現有企業創新發展。據統計,目前工業園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6家。
此外,工業園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聯合共建創新平臺,促使創新平臺取得新進展;同時成立騰馬科技企業孵化器,進一步完善科技孵化育成體系,為龍門縣培育引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營造創新氛圍;印發出臺《關于加快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的實施意見》《龍門縣關于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優化創新環境,以高質量、高標準建設龍門大健康產業園。
到今年7月,工業園累計落戶企業126家,總投資額580.19億元,產業規模進一步發展壯大,區域經濟帶動能力明顯增強。未來,工業園還將進一步探索,補齊創新驅動這一短板,努力打造創新產業孵化基地,推動企業創新,增強發展后勁。
搭建生態工業平臺促進產城人融合發展
目前,縣(區)“比學趕超”行動正有力有序開展。龍門正認真學習借鑒浙江省杭州市桐廬創新驅動、發展大健康產業等方面的經驗,把自身優勢和“雙區”發展、“雙圈”建設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在交通、產業、服務、環境上深度對接、深化合作,找到新的發展空間、汲取新的發展動力,推進產業協同化、差異化、細分化、專業化發展,實現借梯登高、借勢發展。龍門將以更大的力度解放思想、對標先進、推動發展,努力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爭先進位,奮發有為建設更加富裕、更加美麗、更加幸福的現代化龍門,打造綠色發展美麗幸福典范。
工業園將對標桐廬醫療器械產業及富春山健康城建設相關做法,在不斷優化園區各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用地空間布局的同時,進一步建立健全與行業協會、商會、投資咨詢等機構的協調機制,開展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全方位全流程服務企業建設發展,做到“項目審批快、土地供應快、問題解決快”。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鐘偉鋒表示,未來5年,工業園還將努力把整個園區的堆頭和經濟總量做大,為全縣的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展望“十四五”,該園區激進奮發力量,描繪發展新藍圖,未來5年將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3+7”工業園區工作部署,圍繞高質量經濟發展,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筑牢廣東省北部生態屏障,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為目標,堅持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導向,積極搭建生態工業發展平臺,強化用地保障,創新管理機制,依托惠州“豐”字道路交通主框架,落實市委、市政府“2+1”現代產業集群的工作部署,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推動產業快速集聚集群發展,致力建設產城人融合發展的“龍門福地、健康新城”。
智庫觀察
惠州城市職業學院副教授梁乃鋒
創新發展理念 挖掘資源優勢
龍門縣地處粵港灣大灣區腹地,區位和自然生態資源稟賦優勢顯著,譜寫“魚躍龍門”新篇章,必須堅持“項目為王”,優化招商選資,高質量推進千億級園區建設。要搶抓大灣區先進城市產業外溢機遇,著力引進符合園區產業發展類型的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優、產出效益好的關鍵項目和企業,要著眼大灣區產業發展綜合布局,注重產業鏈招商,“大招商、招大商”,瞄準產業鏈核心,引進頭部企業,強化產業鏈區域互補、縱向延伸和相互賦能。
要進一步挖掘生態優勢,明確龍門縣在大灣區中的區域定位,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主要抓手,打造南昆山龍頭引擎,擦亮龍門溫泉金字招牌,創新鄉村旅游新業態,以系統化思維勾畫龍門旅游發展新圖景。
要創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互聯網+”新模式,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和新型商貿流通業,讓龍門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全球,培育龍門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點。
數說園區發展
近5年來,累計入園企業116家,總投資545.25億元。
去年完成規上工業產值20.11億元,對比2017年增長82.4%;完成工業稅收1.4億元,對比2017年增長9.4倍。
今年新簽約阿里巴巴云計算中心、潤澤(龍門)國際信息港等16宗項目,總投資219.56億元;在談億元以上項目10家,總投資94.4億元。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門宣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