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如洗,綠樹茵草,風景如畫的龍城街道三洞村,村舍儼然,流水潺潺,花木悅目。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三洞村大力整治人居環境,發展特色產業,坐上文旅融合、鄉村旅游“快車”,發出“我在三洞等你”的邀請,自信熱情迎接八方游客。
梅菜種植已成規模
三洞村村民大多靠耕種生活。春暖花開時,空氣中彌漫著一絲絲清香。村內的龍門縣華通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出產了不少美味食材,梅菜、梅菜干和芥菜干等農產品,頗受歡迎。
踏入該合作社基地大門,就能聞到一股清香的梅菜味,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潔白的大塑料桶,桶上面蓋著塑料薄膜、還壓著大石塊。透過塑料薄膜可以看到桶內金黃色的腌菜。合作社負責人幸務生表示,塑料桶內是正在發酵的梅菜。
梅菜是惠州特產,被稱為“惠州貢菜”。隨著惠州經濟和旅游業迅速發展,隨著東江菜的崛起,惠州梅菜市場日益擴大。全市梅菜種植面積也不斷增加,除了傳統的惠城區、惠東縣等地,2014年,龍門縣龍城街道三洞村也開始嘗試種植梅菜。
據介紹,龍門縣有不少地方屬于石灰巖地區,土壤適合冬種梅菜和芥菜。以往,三洞村村民會在晚造水稻收割完后種植芥菜,但銷售新鮮芥菜收入有限,影響了村民的積極性。2014年,華通合作社免費提供梅菜種子,帶動村民按照無公害標準化規程種植梅菜。
幸務生表示,三洞村是他老家,為了讓村民生活得更好,多年前他開始嘗試學習惠城區橫瀝鎮的梅菜腌制方法,并在家里試驗種植腌制梅菜。“喝”著山泉水長大的三洞村梅菜,廣受前來龍門游玩的游客歡迎。
每到收獲季節,村民將梅菜收割下后晾曬兩天,然后送到合作社。經過晾曬的梅菜要用鹽水浸泡三天(殺青和消毒),三天后撈起再晾曬兩天……然后,將經過三腌三曬的梅菜進行密封發酵三個月以上,“三腌三曬的梅菜一定要密封發酵,這樣的梅菜才有香味,才爽口。”華通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出產的梅菜,以色澤金黃、清香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濕不熱聞名。
2020年,三洞村梅菜種植面積超過了200畝,總產量達90萬公斤,迎來了豐收。目前,幸務生計劃帶動村民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今年預計再種300畝。”
助力家鄉發展不遺余力
李花、格桑花、山稔子花……三洞村風光迤邐,四季有花。三洞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鎮珊是一名90后,從小生活在三洞,對村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充滿感情。大學畢業后,吳鎮珊曾在惠州市區工作。一次返鄉,村內的變化讓她怦然心動:“村道寬了,環境整潔了。”看著家鄉的靈山秀水,她覺得三洞村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有鮮香爽口的梅菜,有品質優良的年桔,還有能勾起人們回憶的“桃金娘”(山稔子)。作為村里走出去的大學生,她相信自己能為家鄉的發展出一份力。
2020年,懷揣建設家鄉的美好心愿,吳鎮珊通過考核、選拔,成為村黨組織書記儲備人選。此后,在村級換屆中她脫穎而出,當選村“兩委”班子帶頭人。面對這位90后村支書,外人常常會好奇地問她,為什么放棄城市的工作、選擇回鄉當村干部?面對疑問,吳鎮珊的眼神充滿堅定,“這離不開政策支持和領導的肯定,但更多的是因為信念,一個想讓家鄉變得更好的信念。”
田間地頭、林里樹下都有吳鎮珊的身影。
回到三洞村后,吳鎮珊常奔走于村里的各家各戶,主動跟村民打交道,耐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并逐一記錄下來,把一件件事情落實。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林里樹下,哪里需要她,她就往哪里跑。
在一次入戶走訪中,多名村民向吳鎮珊反映,希望村內能開通一條機耕路,方便農機出入,提高耕作效率。“修路的想法不是第一次提了,但涉及讓地問題,一直沒能落實。”為此,她和村“兩委”干部多次與村民開會商討,做工作。“路通了自然是利大于弊,有的村民只是一時轉不過彎來,多聊幾次就好了。”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秉持這個想法,在多番商討下,吳鎮珊與村“兩委”干部幫助村民達成了一致意見,一條近兩公里長的機耕路順利通車。自村民此次反映意見到機耕路通車,不到一個月時間。
發展鄉村旅游未來可期
花如蝴蝶影如飛,五彩斑斕掩翠微。村莊道路兩旁,色彩繽紛的格桑花錯落開放,掩映在青山綠樹下,為三洞村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寧靜的小山村顯得格外清新雅致,讓人仿佛走進了一幅美妙的新農村風光圖。
龍城街道三洞村。
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讓三洞村送走了滿是泥濘的土路,迎來了干凈整潔的硬底化道路。美麗鄉村建設,提高了村民的衛生意識,以往的“垃圾亂丟亂棄”變成“主動落實門前三包”。如今,交通方便了,環境變美了,空氣也愈發清新了,煥然一新的三洞村,換來了村民臉上的陣陣笑容,彰顯了點滴生活中日益提升的獲得感,幸福感。
得益于人居環境的改善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三洞村也逐步摸索到了發展的方向。吳鎮珊表示,三洞村為特色發展類村莊,適合發展鄉村休閑旅游,以“紅+綠”為主線,一方面加快推進“一村一品”建設,發展三洞村蔬菜種植加工示范基地,通過“基地+農戶”的形式帶動村民種植梅菜,推進梅菜生產、加工和銷售一條龍體系建設;另一方面爭取資金,合理開發旅游景點,打造三洞村“紅+綠”騎行線路,發展休閑觀光旅游。
平日里,吳鎮珊喜歡在村里轉悠,用手機記錄三洞山川田疇、花草樹木,發布在社交媒體上,吸引了不少人前來觀光游覽。“三洞村未來可期,歡迎各地游客走進三洞,休閑觀光,品嘗梅菜、年桔、山稔子,品味大地的深情。”
本版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本版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本版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