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州,有特殊的父子三人,他們一同無償獻血,累計無償獻血227次,無償獻血6.18萬毫升,成為我市無償獻血家庭之中獻血最多的家庭。
曾輝煌參加無償獻血。
父親曾志建是無償獻血大使
曾志建家住在惠城區小金口街道山子村13號,今年55歲。他從1999年11月16日開始參加無償獻血,第一次在街頭自愿無償獻血200毫升,他捐獻全血2800毫升。從2006年12月15日,他開始參加捐獻單采血小板,累計參加無償獻血99人次,他累計捐獻單采血小板124個治療量,累計無償獻血3.92萬毫升。
很少有人像他那樣,自從一次偶然無償獻血后,仍然堅持不斷地無償捐血獻愛心,并將此作為余生追求的事業。很少有人像他那樣,即使生活境況迂回曲折,仍執著無償獻血的公益初心卻從不曾改變;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數年如一日,用熱心、愛心、真心源源不斷的無私奉獻,參與生命接力,傳遞人間溫暖。從20年前第一次走上獻血車上開始,曾志建的生活從此多了一部分內容,那就是無償獻血,自此與無償獻血公益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1999年,曾志建無意間看到獻血車上招募獻血無償獻血者,從來沒獻過血的他,只聽說獻血可以救人一命的,善良的她便心念一動,立即伸出手臂獻200毫升。獻完之后,他覺得身體跟沒獻之前無異樣,想著又可以獻愛心挽救別人的生命,何樂而不為呢?從那以后,他便堅定了這份無償獻血獻愛心的純樸信念。
慢慢地,無償獻血成了他的業余“愛好”。在頻繁出入血站后,了解到專業的血液知識,曾志建得知血小板是搶救病人生命的黃金液體,是把血液中的血小板篩選出來,用于給白血病患者或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人輸血,是一種救命血液。“只要病人需要,只要血液檢驗合格,可以隨時隨地打電話給我”,因為曾志建太清楚一袋血液對于搶救病人生命,對于家庭的完整重要性了,加入捐獻單采血小板的機采隊伍的他在符合捐獻間隔期前提下,只要一有病人需要便立即趕往血站。在曾志建身體力行的影響和帶動下,越來越多市民加入了無償獻血隊伍,就連兒子也開始悄悄相約獻血,年年都定期參加無償獻血,伸出愛的手臂,用一袋袋溫熱的血液傳遞愛心。“人生有愛,生活才美好,社會更溫暖。”帶著這個純樸的愿望,已近半百的曾志建覺得一直走在這條無償獻血的公益路上,傳遞愛心為生命加油,就這樣快樂地忙碌,挺好。
曾志建多次榮獲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和無償獻血大使,榮獲2007-2008年度全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榮獲2010-2011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榮獲2011-2012年度全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榮獲2013-2014年度全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榮獲2016-2017年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
大兒子曾輝煌無償獻血榮獲國家金獎
“我是下班后順路先來血站捐血小板的,捐完才回家”。曾輝煌生于1985年,住在小金口,在仲愷高新區派出所工作,是一名公務員,經常要24小時值班,值班后的下班時間是上午8時。每當捐獻單采血小板的間隔期到,接到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的預約時,他都會在下班后去捐獻單采血小板。曾輝煌第一次參加無償獻血是在廣州讀大學時,當時采血車開進校園,他和同學們一起獻血。曾輝煌是一名熱心的無償獻血者,他從2007年7月17日開始參加無償獻血,堅持無償獻血時間長達13年,他常去惠州市中心血站捐獻單采血小板,去年還被市中心血站評選為“無償獻血大使”。受父親影響,曾輝煌也加入捐獻單采血小板的行列,還帶動身邊朋友一起獻血。機采血小板采集過程約需1小時,且新鮮單采血小板只能保存5天,曾輝煌接到預約電話,沒有緊急任務情況下都會按時去捐獻。對于無償獻血救人,曾輝煌感觸頗多。他一個朋友的母親做手術時需要輸血,當時血液供求較緊張,朋友到處尋找互助獻血,還找曾輝煌幫忙聯系。“無償獻血就是做好事。”他說。曾輝煌工作很忙,經常在深夜接到需外出執行任務的電話,而輪到值班時就要值24小時。為了保證血液質量,曾輝煌更加注重自己的身體,幾乎不抽煙不喝酒,工作之余常打羽毛球、爬山。家人都很支持他無償獻血,至今他已無償獻血101次,捐獻單采血小板143個治療量;共無償獻血2.5萬毫升。“只要身體允許,就會一直獻下去。”他說。他榮獲2007-2008全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榮獲2010-2011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榮獲2011-2012年度全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榮獲2013-2014年度全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榮獲2016-2017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
小兒子曾輝華無償獻血奉獻愛心
父親英雄,兒子好漢。曾輝華生于1987年,傳承父親奉獻愛心的優良傳統。他從2009 年11月開始無償獻血,捐獻單采血小板39個治療量,累計無償獻血7800毫升,曾榮獲2011-2012年度全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榮獲廣東省2013-2014年度全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受到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廣東省紅十字會聯合表彰。
(文/圖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周智聰 通訊員黎云 湛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