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鄉村振興為重要抓手全面提升經濟實力
——“比學趕超”之龍門展望篇
惠州日報評論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增江上游,2200多平方公里大地上熱潮滾滾。龍門縣繼承偉大建黨精神,以鄉村振興為重要工作抓手,在全縣吹響對標先進、比學趕超總攻號,致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全面提升經濟實力,加快走在全省山區縣域發展前列,為惠州深度參與融入“雙區”、支持服務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積極擔當貢獻。
(一)
全面提升經濟實力,龍門突圍的沖鋒口在哪?
龍門,地處九連、羅浮兩大山脈之間,增江穿境而過,是粵港澳大灣區和珠三角核心區之重要腹地,身在深圳都市圈,又毗鄰從化、增城,緊鄰廣州都市圈,在盡享“雙區驅動”利好的同時,兼得“雙圈牽動”便利。這是龍門的獨特優勢。
龍門地處全省“一核一帶一區”中的北部生態發展區,躋身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是廣東唯一的縣域“中國天然氧吧”,其森林覆蓋率達73.91%,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6%以上,空氣質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市第一,擁有6個自然保護區、20個森林公園,58個旅游景區、景點,其中5個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八山一水一分田”,滿眼綠水青山、處處田園風光,凸顯的自然生態優勢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屬鮮見。這是龍門的根本優勢。
進入新發展階段的今天,龍門的生態優勢和區位優勢可謂珠聯璧合,因為沒有“村村冒煙”的經歷,使得這種結合更為順暢。毫無疑問,“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已成為現代都市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
從國際形勢看,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化帶來沖擊和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今后我們將長期面對更為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同時,國內大循環正在加快回歸主體,一方面旅游業開始“向內轉”,旅游線路逐步變短,就近游、周邊游、短途游快速升溫;另一方面,產業鏈供應鏈開始變短,區域化內部化協同布局的特征越來越明顯。
這意味著只要交通條件跟上來,龍門作為“雙圈”高端產業外溢承接地和高端消費市場輻射地、自然生態優勢凸顯的縣域,發展前景美好,必大有可為。
發展是硬道理,生態發展區并非不要發展,而是要更加注重綠色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2020年,龍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5.8億元,經濟總量還有待大幅提升。
以鄉村振興為重要工作抓手,全面提升經濟實力,這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新發展階段,從國家“雙區”建設戰略高度和惠州發展大局出發,賦予龍門的新使命、新任務,也是新時代龍門立足區位和生態優勢,加快走在全省山區縣域高質量發展前列的重大機遇。
產業是實力支撐,提升經濟實力,關鍵要培育壯大產業。生態發展區產業發展有“三要”:一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這是打基礎,筑牢鄉村振興的根本;二要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無工不富,工業立縣強縣;三要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為鄉村振興賦能。
換言之,龍門要全面提升經濟實力,就要以鄉村振興為總牽引,在堅持綠色發展的前提下,打好“現代農業、生態工業、全域旅游”三大翻身仗。
以躋身全國縣域網絡零售100強的杭州桐廬為對象,龍門奮起直追在全縣發起比學趕超行動,大力提振干部隊伍精氣神,目的就在于打好產業發展翻身仗,全面提升經濟實力。
創業維艱,奮斗以成。緊扣“雙區驅動”,緊隨“雙圈牽動”,全面提升經濟實力,龍門揚帆再出發。
(二)
全面提升經濟實力,龍門突圍的爆發力在哪?
今日之龍門,立足生態發展區功能定位,錨定鄉村振興突圍沖鋒口,在“雙區驅動”+“雙圈牽動”下,全面提升經濟實力插上騰飛之翼,邁向全省山區縣域發展引領者的步伐鏗鏘有力:
——鄉村振興邁出大步,農村發展呈現新景象。以農業現代化為支撐,以綠色、生態、精品為特色,引領鄉村振興、農民致富。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二十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省級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建成,并獲得“廣東絲苗米”品牌認證,主導產業面積逾11萬畝,總產值達22.8億元;省級胡須雞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建設,入圍廣東南粵黃羽雞產業集群;縣級萬畝蘭花產業園加快打造,實現蘭花批量出口,百億茶產業計劃啟動。
特色產品美名遠揚。龍門大米、龍門三黃胡須雞等五大農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全縣累計認證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5個、“三品一標”農產品93個、“粵字號”農業品牌17個,培育農業龍頭企業3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逾500家、各類家庭農場近600家,獲評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中華蜜蜂之鄉、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美麗鄉村提檔升級。累計投入數億元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村63個、示范鄉鎮2個,全縣村莊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全部村莊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全部行政村實現通客運班車。拆舊復墾指標交易讓群眾獲益。今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7%。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振興。擁有良好自然生態條件和現代農業發展優勢的龍門,瞄準“雙圈”高端消費市場需求,很有希望通過一個最具核心競爭力的拳頭產品集中打響“龍門”品牌,把縣名變成商標,如“五常大米”一樣,聚焦發力絲苗米,形成“北有五常,南有龍門”的中國優質大米生產格局。在以一個核心拳頭產品做大做強“龍門”品牌的基礎上,帶旺其他特色農產品銷售,讓“龍門”成為龍門系列特色農產品的公共品牌代言,成為大灣區綠色食品的新標簽。
——園區建設蓄力起飛,生態工業發展駛上快車道。圍繞構建“一帶雙核、兩園兩城”“兩橫兩縱”開放型發展新格局,優化縣域空間布局,集中發力園區和項目建設。
在近30平方公里、以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為基礎的千億級龍門大健康產業園,今年上半年迎來包括阿里巴巴和潤澤科技在內的13宗項目入園落戶,總投資超220億元,為去年同期的近3倍。在園區的拉動下,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3%,這里正成為全縣工業發展的主戰場和火車頭。
大健康產業園將根據空間規劃,擬形成生命醫藥與健康產業片區、綠色數據產業片區、電子信息產業片區、新材料產業片區,預留未來產業片區,每個片區形成“特色產業園+配套人才公寓”的產城融合單元,服務產業蓬勃發展。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載體,園區是產業發展的平臺。高質量發展必須推動項目入園,走產業集群化發展新路。堅持“項目為王”,搶抓大灣區核心城市產業外溢機遇,著力引進符合園區產業發展定位的優質項目,積極推動資金向園區導入、土地向園區傾斜、人才向園區集聚,著力提高園區精細化管理水平。如是,必能為龍門工業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之翼。
——全域旅游多彩綻放,城市品質顯著提升。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大力發展特色溫泉和高端民宿,出臺“南昆山十條”支持做強旅游龍頭,引進30多宗旅游項目,15宗已建成運營,推進溫泉資源統管統用,加快永漢康養之城建設,打造環南昆山生態康養產業集聚區。
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0.73%,擁有眾多國家4A、3A級旅游景區,五星、三星級溫泉,省A級旅游特色村,以及省市級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打響溫泉節、楊桃節、龍眼節等系列節慶品牌,入選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強縣,獲評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單位、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入列全省十強。南昆山獲評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省旅游度假區,中坪尾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藍田瑤族鄉入選首批省旅游風情小鎮,低冚村、上東村、二坑村入選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十三五”全縣累計接待游客5305.7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00億元。
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縣城交通骨架日益豐滿。武深高速、汕湛高速龍門段建成通車,翁新高速、惠龍高速龍門段加快推進建設,省道355線、353線、244線龍門段建成通車。平陵撤鎮改街道,縣城中心區規劃面積從62平方公里擴大到190平方公里。
生態是龍門最大的優勢、最好的資源,日益增強的綜合交通能力為旅游賦能,旅游已成為龍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今天的龍門,積極學先進、強弱項、補短板,全力把“想法”變成“做法”,把“方案”變成“行動”,不斷推動鄉村走向振興、農業邁向現代化、工業轉向生態型,全域旅游蓬勃大發展,全面提升經濟實力的步伐越加鏗鏘有力。
積跬步致千里。緊扣“雙區驅動”,緊隨“雙圈牽動”,比學趕超加速跑,龍門昂首前進。
(三)
全面提升經濟實力,未來龍門會是什么樣子?
按照方案,到2025年底,龍門綜合實力將躍上新臺階,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年累計達到10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達到100億元,走在全省山區縣域發展前列。
比學趕超全面發力,五年后的龍門必將“鯉魚有日,躍門化龍”:
——這里是綠色生態特色農產品供應的“新基地”。“二十百千萬”工程不斷落地兌現,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面建成,一個個絲苗米、三黃胡須雞、楊桃、蜂蜜等特色優勢農產品高標準種養基地和精深加工基地遍布鄉間,并由種養業向產加銷一體化拓展,集約規模效應、集聚帶動效應不斷凸顯,企業、農戶利益緊密聯結,園區農民收入顯著增長;以綠色、生態、精品為特色的“龍門絲苗米”“龍門三黃胡須雞”知名度節節提升,深受“雙圈”中高端消費群體歡迎,“龍門·富硒”品牌叫響大灣區。
——這里是全域旅游、鄉村振興的“新示范”。農村生活、生產、生態空間布局明顯優化,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一鎮一主題,一村一特色”圖景全面呈現,山清水秀、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特色鄉村、風情小鎮星羅棋布,休閑農業、文化體驗、健康養生、農村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溫泉康養邁向高端化,農民畫美名遠揚,文旅、農旅、紅旅相融合,百里步道、百里碧道、百里賽道建成開放,森林體驗、戶外運動、體育休閑等特色項目應有盡有,“到龍門去”成為大灣區旅游新時尚,集觀光、休閑、度假、康養于一體的鄉村旅游體系和全域旅游景觀不斷完善拓展,帶動一鎮一業發展,帶旺特色優質農產品銷售,增加村民收入。
——這里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大陸”。依托全市“豐”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兩橫兩縱兩環”的縣域骨干路網形成,“一帶雙核、兩園兩城”高質量發展空間新格局雛形顯現,龍城-平陵發展核、永漢-南昆山發展核“雙核”牽引,大健康產業園、裝配式建筑產業園、龍門新城、康養新城強勢崛起。大健康產業園內,生態綠色項目加速聚集,“4+N”的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完善,醫藥與生命健康、電子信息、綠色數據、新型材料,以及人工智能、高端裝備、高端電子信息等生態工業和高端健康產業形成集群化發展態勢,“醫、藥、養、游”一體覆蓋,生命、生態、生活各業態耦合共生,園區成為拉動全縣經濟實力躍升的新增長極,并朝著千億級產業園大步邁進。
……
經過五年努力比學趕超,龍門必將魚躍龍門、直上云霄。
“十四五”新征程已然開啟。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搶抓“雙區驅動”重大機遇,承接“雙圈牽動”紅利,以更高站位對齊新標桿,以更實舉措創造新業績,以更優作風樹立新形象,以更快步伐走好新征程,以鄉村振興為重要工作抓手,堅決打好經濟實力全面提升翻身仗,龍門定能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全省山區縣域前列,為全市發展大局作出應有貢獻。
舉網以綱,千目皆張。邁上新征程,龍門披堅執銳,握拳聚力,昂首闊步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