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产日产国产精品乱噜噜_成人 在线_精品xxxx户外露出视频_精品久久中文网址_欧美18一12sex性处hd_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千年惠州

人民的力量大國的擔當 彪炳史冊的偉大奇跡

  這是2020年7月15日拍攝的江西省井岡山市神山村村民笑臉合集(拼版照片)。地處山區腹地的神山村曾是江西省井岡山市最偏遠的貧困村之一,貧困發生率曾達30%以上。當地通過發展扶貧產業和鄉村旅游,村民收入顯著增加,并在2017年2月正式脫貧。 新華社發

  當史學家書寫21世紀第三個10年的開篇,在記錄百年一遇大疫肆虐全球的同時,一定會標注一個奇跡。

  過去8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世界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近1億人擺脫絕對貧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確定的減貧目標,14億人即將邁入全面小康生活……

  (一)莊嚴的承諾

  雨水時節,太行山深處的河北阜平春和日暖。群山腳下的村莊,簇新的民居錯落有致,燈籠高掛,一派喜慶。

  阜平,夏商時期,境內就有人居住。現代史上,阜平的名字曾牽動無數人的目光——包括阜平在內的晉察冀邊區被稱為“新中國的雛形”,為中國抗戰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自然條件惡劣、資源條件匱乏,阜平群眾常年與貧困抗爭。

  農民唐宗秀保留了一張攝于2012年的照片:村里一片黃土色,房子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土坯房。她形容“它黑你也黑,說不上誰最黑”,下雨時“外頭大下,屋里小下”。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總書記頂風冒雪來到阜平縣駱駝灣村和顧家臺村,進村入戶看真貧,向全黨全國發出脫貧攻堅的動員令。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這是一次特殊的看望——1個多月前,黨的十八大召開,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部署,脫貧攻堅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

  2021年2月4日,農歷小年,江西井岡山,白銀湖村村民邱冬華貼上新對聯——

  上聯:“脫貧全靠惠民策”;

  下聯:“致富迎來幸福春”;

  橫批:“共產黨萬歲”。

  90多年前的1928年,邱冬華的曾祖父、當過教書先生的邱啟山也寫下一副對聯,那一年中國共產黨人打土豪分田地,制定《井岡山土地法》,窮苦農民獲得夢寐以求的土地——

  上聯:“分田不忘共產黨”;

  下聯:“幸福牢記毛委員”;

  橫批:“共產黨萬歲”。

  兩副對聯,一樣的橫批,銘記著共產黨人的不變承諾。

  從土地改革到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歷史性掃除了導致中國人深陷貧困的制度根源。

  從以“五保”制度和特困群體救濟為主的基本社會保障體系,到實施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推動減貧,中國實現絕對貧困人口的急劇減少。

  “剁開一粒黃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餓。”甘肅的定西、河西和寧夏西海固,合稱“三西”,曾是中國最窮的地方。

  1982年,中國啟動“三西”農業建設專項計劃,首開人類歷史上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開發式扶貧”的先河。

  1994年,新中國第一個有明確目標、對象、措施和期限的扶貧開發工作綱領——《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出臺。

  進入21世紀,中國實施兩個為期十年的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兩次提高扶貧標準。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阜平考察時這樣強調。

  截至2012年底,現行扶貧標準下尚有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為10.2%,比全球90%以上國家的人口都多。而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國貧困人口數占總人口的10%以下時,減貧就進入“最艱難階段”。

  8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頂風雪、冒酷寒、踏泥濘,翻山越嶺、跋山涉水,走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先后調研指導20多個貧困村。

  有農民夫婦記得,習近平總書記盤腿坐在他們的炕上,拉家常。有林業職工說,總書記在他家察地窖,摸火墻,看年貨。有村支書想起,總書記問村里“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婦兒”。還有古稀老人面對總書記豎起大拇指,說“你呀,不錯嘞!”

  從黃土地上走來的習近平,始終和“平凡的世界”中的父老鄉親心連心。當年在梁家河插隊時,他最大的愿望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到了河北正定,他甘冒風險也要摘了“高產窮縣”的帽子。在福建寧德,他帶領探索“弱鳥先飛”的脫貧路。一直到浙江、到上海、到中央,扶貧這件事,他始終“花的精力最多”……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掛帥、親自部署、親自督戰,中國減貧進入脫貧攻堅新的歷史階段——

  綿延起伏的武陵峻嶺,如詩似畫的湘西風光,在作家筆下“美得讓人心痛”。而大山阻隔、交通閉塞、發展滯后,這里也曾“窮得讓人心痛”。

  走進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苗寨,村民石拔三大姐家的火塘掛滿了臘肉。

  “總書記揭開我家糧倉,問我糧食夠不夠吃?種不種果樹?養不養豬?他還走到豬欄邊,看我養的豬肥不肥。”她對7年多前習近平總書記到她家的場景記憶猶新。

  那時,石拔三家暗黑的房里,唯一的電器是一盞5瓦的節能燈。如今,她家添了液晶電視、電風扇和電飯煲,還在家門口擺起了小攤。

  2013年深秋,習近平總書記在苗家黑瓦木樓前一小塊平地上,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理念,作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

  為什么要精準扶貧?

  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指出,“手榴彈炸跳蚤”是不行的。抓扶貧切忌喊大口號,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騖遠的目標,要一件事一件事做。

  此后,圍繞“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核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的具體要求。

  2015年,脫貧攻堅成為總書記緊抓不放的工作主線:年初考察云南貧困地區指出“時不我待,扶貧開發要增強緊迫感”;春節前夕在延安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3月在全國兩會提出“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之后到多地調研,提出“用一套政策組合拳,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

  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外媒體注意到,黨的文件把“扶貧攻堅”改為“脫貧攻堅”。11月,“史上最高規格”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舉行,吹響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

  “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全黨作出莊嚴承諾。

  承諾如金,戰鼓催征。

  從2015年到2020年,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階段性重點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連續召開7個專題會議系統部署、壓茬推進。

  2020年3月6日,北京。在防疫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脫貧攻堅座談會。

  “脫貧攻堅工作艱苦卓絕,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斗,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

  (二)偉大的實踐

  2020年初,中國還有551萬農村貧困人口,52個貧困縣。

  剩余的貧困縣、貧困人口,都是難中之難、貧中之貧。

  這些貧困縣分布在桂、川、貴、云、甘、寧、新7省區,貧困程度深、自然條件差、致貧原因復雜,都是幾輪攻堅仍沒有攻下來的“山頭”。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既定的節奏:春耕物資、飼料運不進村,一度有近3000萬農民工留鄉返鄉,大量農產品出不去,部分扶貧車間和產業項目陷入停滯。

  1998年以來最大的洪災突襲,直接影響200多萬貧困人口。

  剛脫貧群眾面臨返貧風險,未脫貧群眾身陷困境,最后的決戰難上加難,怎么辦?

  掛牌督戰,以非常之舉戰非常之役!

  放眼全國,52個掛牌督戰貧困縣,不僅得到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還獲得中央補短板資金184億元。全國各掛牌縣均有一名省級領導聯縣督導。東中部地區2008家社會力量結對幫扶1113個掛牌督戰村。

  放眼全中國,8年脫貧攻堅戰,12.8萬個貧困村出列,832個貧困縣摘帽,近1億人擺脫絕對貧困,創造了人類減貧奇跡。

  減貧奇跡來自精準方略——

  這是史無前例的精準到人,明確“幫扶誰”:8年時間,近2000萬人次進村入戶,開展貧困人口動態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

  這是舉世罕見的精準組織,明確“誰來幫”:25萬多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縣級以上單位派出的駐村干部,做到戶戶有責任人,村村有幫扶隊。

  這是實事求是的精準施策,明確“怎么幫”:根據不同致貧原因實施“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這是審慎科學的精準評估,明確“如何退”:明確“時間表”,引入第三方,聚焦內生力和發展力……創新構建最嚴格考核評估體系,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

  減貧奇跡來自產業支持——

  “2018年以前,我沒聽過車厘子,更別說吃了。2019年第一次吃到自己種的車厘子,那個滋味真香甜!”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建塘鎮尼史村22歲的村民央宗說,家里世代放牧、種植青稞和土豆,車厘子曾是新鮮物。如今,村里建成車厘子基地,她學會種植技術,每天約有120元務工收入。

  產業扶貧是覆蓋面最廣、帶動人口最多、可持續性最強的扶貧舉措。依托訂單生產、土地流轉、生產托管、就地務工、股份合作、資產租賃等方式,全國72%的貧困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利益聯結關系,70%以上的貧困戶接受了生產指導和技術培訓,累計培養各類產業致富帶頭人90多萬人。

  發展產業、易地搬遷、生態補償……每個貧困戶脫貧背后,都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場硬仗。

  減貧奇跡來自社會保障網絡——

  貧困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基本實現全覆蓋,住院報銷從50%多提高至80%左右,約2000萬貧困人口納入低保和特困人員救助范圍,實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

  學齡兒童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等指標顯著提高……

  翻閱8年脫貧攻堅戰的數據,可以發現兩條走勢完全相反的曲線。

  一條向上的曲線:中央財政投入不斷加大,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連續五年每年增加200億元。

  一條向下的曲線:每年剩余的貧困人口越來越少,從2012年的9899萬人到2020年底全部脫貧。

  (三)人民的力量

  “公主殿下:請饒恕臣今日又不辭而別,殿下尚在襁褓,未成滿月,臣本不應早早辭別……”

  這是年輕父親寫給女兒的“請罪書”。那年,貴州遵義市匯川區農業農村局的余永流辭別家中尚未滿月的小女,下鄉扶貧。

  2015年至今,300多萬名像余永流一樣的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們,暫別年幼的兒女、摯愛的伴侶、年邁的父母,懷抱著改變貧困群眾命運的滿腔豪情,走進祖國各地的深溝巨壑,向貧困發起沖鋒。

  自強不息、奮斗脫貧的精氣神,在廣闊的神州大地充盈激蕩。

  一些一度離開家鄉的農家子弟,也被熱潮感召,毅然返回故土、建設家園。

  走出過大山的安徽黟縣塘田村老兵黃忠誠,退伍后操持木材生意,小日子一度紅紅火火。但他始終放心不下村里,回到家鄉任職村委會主任,“我要幫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

  塘田村地處皖南山區,茶葉資源豐富,但一直賣不上價。他自掏腰包甚至貸款流轉土地、建廠房,發動村民入股茶葉專業合作社。沉寂已久的荒山,開始重煥生機。

  2016年9月5日,黃忠誠兌現了組建合作社時對貧困戶的承諾,向貧困戶發放股金分紅。歡天喜地的日子里,他卻因積勞成疾突發腦溢血,猝然倒在了分紅現場……

  這是一個令人悲痛的數字——8年多來,全國犧牲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扶貧干部,共有1500多人。

  交通事故、自然災害、勞累過度、突發疾病……這恐怕是和平年代里,犧牲人數最多的一場“戰役”。

  今天,當我們回望這場可歌可泣的偉大征程,永遠不能忘記這份長長的犧牲名單——

  姜仕坤、黃詩燕、蒙漢、澤小勇、黃文秀、余永流、青方華、藍標河、秦彥軍、張小娟、吳國良、吳應譜、樊貞子……

  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共產黨人歷經歲月砥礪,始終不變的初心。

  為了讓懸崖上的全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建制村通路,呼嘯轟鳴的直升機飛進了昔日靜謐的四川涼山阿布洛哈村,為筑路工人運來施工設備;

  為了讓全國最后一個地級行政區域接入國家大電網,施工人員頂著高寒缺氧的艱苦環境,背起氧氣瓶、吃著護心藥,在西藏阿里的高山之巔豎起塔架、架起線纜;

  為了讓最后的“鍋底人群”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全體扶貧干部頂著世所罕見疫情沖擊的巨大壓力盡銳出戰,將汗水灑遍每一條溝溝坎坎……

  偉大的脫貧攻堅實踐,激蕩著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那是不信東風喚不回的擔當精神,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攻堅精神,丹心從來系家國的奉獻精神……

  (四)大國的擔當

  2017年3月24日,北京東北四環,一座白色小樓。

  會議室里,一方是國務院扶貧辦主要負責人,一方是美國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將在中國反貧困經驗的總結及交流推廣、扶貧人才培養等方面合作。

  “中國是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目標的最大貢獻者。”曾到訪中國貧困地區的蓋茨說,中國脫貧攻堅的創新經驗和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對于其他發展中國家具有寶貴的借鑒意義。

  戴上草帽,扛起鋤頭,背上竹簍,在海拔1800多米的田間地頭播種、除草、澆水……這是比利時前駐華大使奈斯在云南昆明市東川區園子村的日常生活。奈斯在中國生活了23年,其中8年住在鄉村。

  東川區曾是昆明市唯一的深度貧困縣。奈斯2012年搬到園子村時,他住的房子沒通自來水,從昆明市區到村里要5個小時。現在,隨著公路建成,車程縮短到2個半小時,村里的危房得到改造,村民家中接通寬帶。

  “得益于這些駐村干部的勤奮工作,中央政策得以快速有效落實,這是中國的制度優勢。”奈斯說。

  2018年春天,北京中南海,一間會議室。

  華北某省的書記、省長,坐上了“被約談席”。

  為壓實責任,中西部22個省區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向中央簽下脫貧攻堅“軍令狀”。最終考核分四檔:“好”“較好”“一般”“較差”。華北這個省因為“差”,被約談。

  隨后一年,這個華北省份正視問題,狠抓脫貧攻堅落實,當年考核由“差”轉“好”。

  不僅省部級領導被黨中央約談,脫貧攻堅的“一線指揮官”縣委書記也曾被黨中央直接約談。

  “約談既是督戰和加壓,也是信任和加油。”主持這次電視電話約談會議的一位中央領導同志說,要較真碰硬整改問題,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切實擔負起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政治責任。

  法國《世界報》記者2020年在題為《中國農村赤貧即將消失》的報道里,介紹中國的“結對子”扶貧。

  這種在西方讀者看來頗為獨特的做法,在中國有個廣為人知的名稱——“東西部扶貧協作”。

  放眼全國,2016年中央調整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對關系,擴大幫扶范圍,實現對30個民族自治州結對幫扶的全覆蓋。這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優勢的體現。

  對口幫扶,東西互通,南北相助,不僅輸送資源,也傳播理念。

  東西部扶貧協作20多年來,已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格局,為解決貧困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這在世界上只有我們黨和國家能夠做到,充分彰顯了我們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

  “中國對世界減貧事業的最大貢獻,是中國自身取得的成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感嘆,中國面向非洲等發展中國家,采取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政策,這是中國對世界減貧事業的另一貢獻。

  (五)光明的前路

  2021年2月3日,立春。

  位于烏蒙山腹地的貴州畢節市黔西縣化屋村,路邊油菜花悄然盛開,房前櫻桃樹含苞待放。

  “總書記春節前來我們這里看望,祝我們今后的日子過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我們一定會加倍努力!”苗族村民趙玉學說,總書記在他家樓上樓下看了個遍,詢問家里用電、吃水、經濟收入等情況。

  老趙以前的家,透風漏雨,沒水沒電,4年前在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幫助下,住進150平方米的二層小樓。夫妻二人在福建打工,一年收入4萬多元。3個孩子讀初中、小學,學費、住宿、吃飯免費。

  拉長時間軸,烏蒙山30余載變遷,何其壯哉。

  “4個人只有3個碗,已經斷糧5天。”上世紀80年代,新華社記者劉子富關于烏蒙山區赤貧的報道,驚動中南海。之后,中央批準建立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30多年累計減貧630多萬人,畢節承載了為中國扶貧探新路的使命。

  今天,走進畢節一些鄉村,總聽到干部群眾說:“匝道經濟”“訂單大米”“鄉村跑腿”“后備廂經濟”……這些熱詞詮釋了當地對鄉村振興的創新探索。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新起點上再出發,要扎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初春暖陽照耀,大紅燈籠高高掛,農家樂小院傳出陣陣歡笑聲,呂志和妻子忙著給客人上菜。“要在半年前,誰能想到我們還能笑著迎接新一年。”他說。

  呂志一家曾是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爺府鎮富裕地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策幫扶下,他們家養羊、種蔬菜大棚,還貸款經營起農家樂,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但2020年夏天,一場火災燒毀了呂志家農家樂。面對重回貧困的絕境,當地啟動防返貧幫扶,一筆筆資金帶來生活的希望,呂志家的農家樂于2020年10月底重新開業。他感慨:“以后都是好日子啦。”

  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防止返貧和產生新的貧困,中國已經動起來。

  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

  新起點上再出發,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1年2月16日,一篇署名“中共國家鄉村振興局黨組”的文章引發關注,這意味著國家鄉村振興局已接過新的歷史接力棒。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

  2020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向全黨全社會發出明確信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

  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阿子灘村村民牛保樂,幾年前妻子患腦梗,為照顧妻子和女兒,他放棄了跑長途運輸,但一家人生計沒了著落,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當地旅游產業起來后,牛保樂跑起短途運輸,還承擔了村里垃圾清運和保潔工作,每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如今已經脫貧的他,打算在院子里的空地蓋幾間房開個民宿。

  “我們全村都搞起了旅游。”村支書王昌龍說,如今村集體發展景區,家家戶戶開牧家樂,旺季時一戶日均收入兩三千元,村里產的青稞酒常常斷供。

  陜西柞水小木耳做成大產業、山西大同小黃花建成大基地……飛速發展的農村產業,正為鄉村振興插上“翅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更需要攻堅克難的“精氣神”。

  在江西,井岡山神山村將村民們脫貧后開懷大笑的瞬間拍照定格,做成一面笑臉墻立在村頭,為的是自勵自強、加油鼓勁;

  在湖南,十八洞村被拍成電影后,更是遠近聞名,他們正瞄準建設“中國最美鄉村”,努力打造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升級版”……

  2021年2月21日,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出爐,主題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

  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華兒女正昂首闊步,奮勇前行。

  據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

編輯:黃秀霞
上一篇: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二区| 5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麻豆 | 亚洲优女在线 | 国内黄色片 | 伊人亚洲影院 | 美女黄色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高清视频在线 | 精品久久久av |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婷婷丁香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 成人精品鲁一区一区二区 | 午夜免费视频 | 麻豆传媒一区 | 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麻豆精品视频 | 97午夜 | 夜夜久久 | 日韩电影免费 | 久热99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黄网页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 免费a在线看 | 亚洲日本国产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黑人 | 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搜索 | 国产黄色在线观看 | 一二三区在线 |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艳妇臀荡乳欲伦小说小强 | 日韩av在线高清 |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软件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丝袜 |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 | 亚洲欧洲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