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一響,黃金萬兩”。贛深高鐵計劃通車的時間日漸臨近,這條高鐵穿過惠州人口最密集的市中心區和擁有羅浮山的博羅縣,在空間上帶動惠州“半小時”接軌深圳,讓企業、市民翹首以待。“惠州與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產業聯動將越來越緊密。”惠州雷曼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兼副總經理傅仕良說道。
采訪中,企業、市民、專家等紛紛表示,在高鐵“資源集聚”效應下,這條交通大動脈將讓技術、人才、商務等互動交流提速,為惠州產業發展開拓新的發展機遇。
贛深高鐵施工現場。資料圖片
將深化深莞惠產業協作,助推惠州產業升級
創維惠州仲愷數字產業基地、惠州天安數碼城、科信技術5G智能產業園、信利康樂創匯5G智慧園和樂創城智慧工業園……近年來,隨著深莞惠三地產業協同程度不斷提高,尤其在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等領域,越來越多來自深圳、東莞等地的企業牽手惠州這座工業大市,顯示出巨大的產業協同合作空間。
贛深高鐵自江西一路南下,進入廣東后沿線途經河源、惠州、東莞、深圳,串起了深圳經濟圈4/5的城市。在惠州境內,贛深高鐵在人口最多、產業活動最活躍的惠城區、仲愷高新區分別設惠州北站、仲愷站,讓惠州市中心區一舉進入高鐵時代;在正奮力邁向全國縣域高質量發展第一方陣的博羅設博羅北站。許多企業家認為,這條交通大動脈將進一步拓展深莞惠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贛深高鐵的開通將極大地方便我們這些總部在深圳生產基地在惠州的企業。”傅仕良對高鐵的開通充滿期待。他說,許多人才經常往返深圳惠州兩地,開車經常遇上堵車,時間不可控,高鐵開通后將大幅提高惠州對人才的吸引力,加強人才的流動,進一步提升惠州產業的吸引力。
“坐高鐵幾十分鐘就能從深圳到仲愷,和同城基本上沒區別。”惠州市電子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陳澄認為,“港澳金融投入+深圳研發設計+惠州孵化制造”的產業協同新模式在頻繁的產業互動中已日益清晰。近年來,企業來惠州投資興業的意愿很強烈。贛深高鐵開通后,惠州將吸引更多企業把研發機構、人才搬來惠州做應用類、產品類的研發,也將吸引深圳的一些中小型優質科技公司來惠州創新創業。“這將給惠州產業轉型升級帶來利好。”
楊僑鎮領導班子對此也有深刻體會。據介紹,博羅產業轉移工業園楊僑片區成立10年進駐的企業不足60家,且規模小,以低端制造業為主。在贛深高鐵啟動建設后的兩三年時間里,楊僑鎮就成功引進了109家企業,其中大部分是規上企業,帶動產業發展實現一次大跨越。
今年4月30日,惠州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出臺了首個專門聚焦深圳都市圈的方案文件——《惠州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動方案(2021—2023年)》,從規劃對接、產業協同、科技創新、城市建設、綠色發展、營商環境改善等方面明確了35條搶抓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措施。
交通互聯互通、產業共建共享。目前,服務也正往通辦通聯方向深化。據了解,利用贛深高鐵的帶動作用,仲愷持續瞄準廣深港澳,充分利用“雙區驅動”效應,在深圳成立“仲愷之窗”,以通辦通聯的服務,主動承接大灣區中心城市溢出的優質產業資源,為企業向仲愷聚集提供優質的“一站式”上門服務,打造區域合作新格局。
助推旅游產業和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目前來看,旅游市場形成了明顯的高鐵消費帶,形成很多‘高鐵+旅游’產業鏈。”這是“驢媽媽”旅游網CEO鄒慶齡結合今年“五一”“十一”假期國民出行購票數據得出的結論。今年“五一”“十一”假期前一天,部分線路高鐵票出現放票即“秒光”的情況。
高鐵對旅游業的帶動作用已經在我國多個城市得到驗證:滬昆高鐵開通,位于湖南懷化溆浦的高鐵站在2019年就為當地雪峰山景區帶來90萬人次游客,讓山區百姓通過旅游產業實現家門口就業、增加收入;杭黃高鐵開通運營“滿月”共發送旅客75.4萬人次,日均發送2.43萬人次,沿線桐廬、建德、淳安、績溪等地游客出現井噴式增長……
惠州旅游資源豐富,從南昆山到羅浮山,從西湖到巽竂灣,山河湖海泉一應俱全,歷史文化沉淀深厚,全域旅游發展如火如荼,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熱門旅游城市,去年入選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吸引眾多廣深莞游客前來游玩。
旅游業界專家認為,贛深高鐵在仲愷、惠城、博羅設站,通車后將進一步拓寬惠州旅游客源,為惠州的旅游產業和鄉村振興打開新的發展局面,形成自駕游與高鐵游、團隊游為主的旅游大市場,實現“旺丁”“旺產”“旺財”。
華南理工大學廣東旅游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吳志才建議,惠州宜抓住高鐵通車的契機,進一步將羅浮山、惠州西湖等城市風景名片擦亮、品牌打響。“羅浮山的開發還處于2.0階段,1.0是做好山上的文化品牌內涵,2.0就是環山,博羅正在做,有一定知名度但效果還不太明顯。3.0就是全域帶動,把鄉村振興全面帶動聯動起來。”
他認為,羅浮山當前旅游配套和文旅產品相對缺乏,整體聯動融合不足,夜經濟基本沒有,羅浮山要做好產品的打造升級和夜經濟的構建,形成山上、環山、全域的帶動聯動,打造羅浮山消費鏈條,走出一條非常有特色的發展道路,真正形成富民強村的鄉村振興示范帶。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謝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