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市政協(經濟委)專題調研組
根據市政協年度工作安排,為破解我市政務服務存在的痛點和堵點,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助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今年4月至8月,市政協經濟委牽頭成立調研組,在深入學習了解國家、省政務服務改革相關政策文件和我市政務服務改革總體情況的基礎上,面向全市企業開展了問卷調查,召開了企業家代表座談會、政府部門座談會、委員代表咨詢會、業務骨干座談會等4場座談會,并有針對性地走訪了有關市直單位,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做法,經過反復分析、研究、討論,形成本調研報告。
我市政務服務現狀
近年來,我市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契機,大力推進政務服務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效能明顯提升。
一是服務意識不斷增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政務服務工作,成立20個重大項目工作專班,主動服務、靠前服務,政務審批效率大大提升,?松梨诨葜菀蚁╉椖俊霸崎_工”、中海殼牌三期“云簽約”,恒力、正威等一批百億級大項目實現當年引進、當年動工,項目扎堆搶灘成為“惠州現象”。首創“解決企業困難直通車”做法,市領導親自掛帥,直接面對企業解決問題,幫助企業解決了一批久拖未決的實際困難。開啟“午間不打烊”、周六延時服務,解決群眾辦事“上班沒空辦,下班沒處辦”的難題。
二是服務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目前,全市依申請事項100%進駐政務服務網,800多個高頻事項實現群眾辦理“最多跑一次”。5個高頻、業務量大且適合手機辦理的便企服務事項進駐“粵商通”APP,實現政務服務指尖辦。全市402個銀行網點已設立政銀合作點,讓群眾就近辦理業務。市、縣級行政審批事項已有99.65%實現“一窗”分類受理,群眾可在市縣(區)政務服務大廳就近辦理1087個通辦事項。
三是特色化政務服務體系加快構建。打造了“惠服務”特色政務服務集群,上線“惠服務U”小程序,融匯惠預約、一件事、智惠批、12345網上入口、網上中介超市、免證辦等一批具有惠州地方特色的政務服務事項。建成“惠服務·一件事”主題式集成服務系統,可為412個“一件事”主題提供線上線下申辦服務,填“一張表”搞定“一件事”。推行無人干預自動審批的“惠服務·智惠批”專項應用,完成了206個“惠服務·智惠批”服務事項上線。
四是重點領域政務服務改革成效明顯。積極推動企業開辦“一窗通辦、一窗通取”,加快“不動產登記+金融服務”“不動產登記+民生服務”融合落地,不動產登記服務延伸至全市390多個商業銀行機構網點,實現了銀行覆蓋率、登記機構覆蓋率、線上業務辦理率“三個100%”。積極打造“鵝城稅事”特色服務品牌,全面推廣“財稅銜接”“電子稅務局”“套餐式”等服務。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全市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在55個工作日以內,其中帶方案出讓土地工業項目審批時限壓縮在25個工作日內,低風險小型工業項目審批時限壓縮在15個工作日內;建立建設工程規劃審批輔導和預審制度,規劃審批時間壓縮30日以上;深化信用承諾制度改革,對工業項目施工圖審查合格書實施容缺,建設單位承諾60天內補齊,即可核發施工許可證。
但是,調研發現,我市政務服務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企業“辦事難、辦事煩”問題仍然較為突出。標準化建設“不標準”、信息系統不連通、便利化程度不高、重點政務服務事項改革不夠深入、監督檢查和人員培訓力度不足、綜合統籌力度不夠等問題依然存在,影響了政務服務質量。調研組認為,要把提升政務服務效能作為我市加強干部隊伍作風建設的重要抓手,從政務服務標準化、信息化、便利化入手,強化監督檢查和人員培訓,全面提升我市政務服務效能,助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對策建議
。ㄒ唬┲位A: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
一是開展標準化事項“再深化”行動,全面梳理我市政務服務事項,根據政務服務事項的不同情形細化制定辦事指南,實現政務服務事項“最小顆粒度”,為企業辦事提供“精準導航”。二是統籌推進縣區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按照先易后難、民生優先原則,縣區級通用政務服務事項由市里統一定標準,部分縣區試點成熟后全面鋪開,推行縣區“通收、通批”模式,倒逼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實現“同城同標”。三是持續深入開展自由裁量權清理整頓,規范和縮減自由裁量空間,分類細化事項,加大授權力度,集中開展申報材料“瘦身”工作,堅決取消模糊條款,進一步提高推進項目落地、企業辦事的效率和質量。
。ǘ⿺祿x能:加快數字政府建設
一是優化完善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依托市大數據中心和政務云建設,加快建設事項、數據、證照、系統“四位一體”的政務服務協同中臺,實現部門間、市縣間、縣區間信息互聯互通,為實現“網上辦”提供有力支撐。二是加快“電子證照”和“電子印章”推廣應用,擴大“電子證照”、“電子印章”使用范圍和頻度,讓群眾獲得無紙化帶來的便利。三是賦予政數部門信息化建設行政審批權,將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立項審批權重新劃歸市政數部門,以便統籌全市信息系統建設,避免各部門重復建設系統。
。ㄈ┍忝窭瘢杭哟笠杂脩趔w驗度為導向的政務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優化實體服務大廳建設,為申請人提供高質量全流程“一條龍、一站式”幫辦服務。二是強力推進“網上辦”,通過改造業務系統、優化業務流程、精簡申報材料等措施,打通審批流程的各個環節,推動更多事項全流程網上辦理,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三是加快創建“無證明城市”。全面梳理各級各部門開具的證明,建立無證明辦事目錄清單,開發建設“無證明辦事”服務系統,群眾辦事時無需提供證明材料,改由審核部門網上核驗,實現“減證便民”。四是推進“全城通辦”。在統一辦事標準和實現系統打通的基礎上,繼續梳理高頻量大的民生事項,建立覆蓋面更廣的全城通辦事項目錄,對納入目錄的事項,群眾可結合自身情況就近選擇行政服務大廳辦理。五是繼續推進跨城通辦和跨省通辦,實現更多事項跨城、跨省通辦,減少“兩地跑”。六是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按照“市級開發、三級使用”的總體思路,高標準打造互聯互通的基層“互聯網+政務服務”線上平臺,努力實現“基層事在基層辦”。
。ㄋ模┛v深突破:持續推進重點政務服務事項改革
一是持續推進企業開辦便利化,建設互聯互通的大數據庫,實現全程無人干預自動“秒批”,大大提高企業開辦效率。二是持續深化工程項目審批領域改革,建立工程建設項目風險等級分類管理制度,根據項目不同風險等級,實行差異化管理,同時針對工程項目審批政策性強、流程復雜等特點,完善“代辦制”,并及時協調解決存在問題,避免企業走彎路。三是推廣區塊鏈+不動產登記,利用區塊鏈技術,打破部門行政壁壘,實現多部門信息安全、實時傳遞和共享,節約部門溝通時間,減少群眾重復提交材料,提高不動產登記效率和便利化,大力推進完善個人不動產業務“全城通辦”,盡早啟動涉企業務“全城通辦”,連通不動產登記系統與繳稅系統,避免群眾來回跑、多頭跑。四是大力推進納稅便利化,加大稅收優惠政策宣傳力度,讓企業能夠清晰知曉并切實享受各種優惠政策。大力推廣“財稅銜接”,推動企業財務系統與稅務申報系統直接對接,避免重復填報,提升企業辦稅效率。
。ㄎ澹⿵娀U希杭哟笮鼙O管和人員培訓
一是建立以服務效能和群眾滿意度為核心的政務環境評價體系,建立涵蓋省級監管、本地日常監測等多維度的政務服務效能監察機制,實行“逆指標”考核,聘請第三方對全市各部門、各縣區政務服務效能進行監測,監測結果定期通報并抄送市領導,建立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群眾代表等組成的效能監察員制度。二是完善投訴問題整改落實反饋機制,出臺“12345”投訴熱線和好差評反饋問題整改反饋制度,明確相關部門責任,限期對投訴問題進行整改,整改落實情況一月一通報。三是建立窗口服務人員培訓機制,實行全市窗口服務人員統一培訓,建立涵蓋跟崗培訓、業務部門培訓、跟班實操等系統培訓機制,提升業務能力,實現窗口服務人員業務“一口清”,同時強化窗口人員考核。
(六)高位推進:領導重視,部門協同
一是成立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專項領導小組,并完善相關工作制度,定期研究政務服務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并通報改革進展情況,在高層級強力推動我市政務服務改革。二是優化績效考核。由政數局牽頭實施政務服務專項績效考核,日常監測評價結果作為機關部門年終績效考核政務服務指標得分的重要依據,建立起工作部署、日常監測、問題整改、年終考核閉環管理模式。三是理順縣區政數部門和行政服務中心的關系。深入推進政數系統機構改革,參照市級做法,將縣區行政服務中心列為政數部門的內設機構或者二級機構,強化政數部門對行政服務中心的統籌領導,以便協同推進政務服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