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明確指出,“修路抓項目、提效抓隊伍”是做好今年工作的重點,并強調當前惠州最核心的問題是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發展是一切工作的綱,而制約惠州發展的瓶頸是交通問題。在“豐”字大交通規劃開始全面實施的重要時刻,全會把“修路”列為新一年重點要做好的工作之首,為全年工作指明了沖鋒的主攻方向和主要突破口,對凝心聚力加快構建惠州城市開放發展新格局十分重要且必要。
“天地交而萬物通”。世間交相通達,才有萬物繁盛。千古百業,興于交通;城市發展,道路先行。交通是城市跳動的脈搏,一個城市的道路體系設計,承載著一方未來發展的雄心。路通財通,發達完善的交通網絡不僅會給人們的出行和生活帶來便利,更是一個城市連通世界的財富之路、發展之路、興旺之路。建設國內一流城市,必先建設國內一流的交通體系。建設國內一流城市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最主要的發展制約瓶頸在交通,最關鍵的沖鋒突破口也在交通。
交通是一個城市連接世界的動脈,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惠州交通建設快速推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對照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要求、對照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新期待,還遠遠不夠。我們當有世界眼光,站在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新高度,圍繞一流目標,立足惠州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期發展需要,把路修向發達的地區,修向資本和人才的源頭,通過修路把人、財、物都引進來。全力打通制約惠州發展的最關鍵瓶頸,連通惠州面向世界的致富路、發展路,暢通關系惠州民生、影響惠州群眾生活質量的民生路、幸福路。
剛剛閉幕的市兩會上,“豐”字大交通成為高頻詞,十多天前“1號公路”(南北交通軸線)動工開建,全市上下為之振奮,從各界到坊間對這一歷史性的惠州交通大手筆給予高度評價和廣泛關注。謀劃“豐”字交通主框架,就是著眼未來,既為“雙區”輻射帶動周邊發展、促進港深廣等核心城市與粵東北地區互聯互通作出貢獻,也為惠州自身發展拓展空間,推動城市從沿江向沿海大步邁進,形成山海聯動、南北貫通、東西暢達,進而核、區、帶有機銜接的開放發展新格局。這充分說明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得人心合民意,順應了時代發展,切實讓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1+1+9”工作部署在惠州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打通制約惠州高質量發展的交通瓶頸,就要加快推進“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將其打造成惠州交通發展的豐碑。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以充實完善,通過市、縣(區)共同努力,形成涵蓋惠州全域、四通八達的大交通網絡,實現由“豐”到“滿”的大好交通局面。就要加快以交通軸線延伸帶動城市空間拓展。堅持“以交通帶動產業,以產業支撐城市”,適應城市未來發展需要,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依托大交通體系,高水準規劃建設金山新城,打造一流城市核心樣板。搶抓“雙區驅動”利好疊加機遇,高標準謀劃建設惠州灣,謀劃建設石化、核電的工業灣區和創新創業、宜居宜游的一流灣區,努力打造新經濟增長極和城市生活新標桿。就要加快構建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網絡,大力推動高鐵、城軌、高速公路互聯互通,打造若干個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的綜合樞紐。就要織密便捷順暢的城市路網,加快構建“五橫五縱”骨干快速路及五條聯絡線,實現市中心城區與縣區、各縣區之間快速通達。
大交通,大開放,大格局,大發展。交通承載著城市的希望,城市寄托著生活的夢想。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全會和市兩會的決策部署上來,舉全市之力加快構建開放型“豐”字交通主框架,打造惠州城市百年開放發展大格局,全面融入廣東“一核一帶一區”,我們就一定能打通制約惠州高質量發展的交通瓶頸,推動國內一流城市建設駛上“快車道”、開創惠州更加美好的未來。